女子被“五毒”之一的它咬成“香肠嘴”!我们遇到它该怎么办?

时间 • 2025-07-29 07:17:17
蜈蚣
出现
新闻

“端午至,五毒出”

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

是民间盛传的“五毒”

端午来临

这些动物也到了出没的高峰期

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这不,前两天

江苏省常州市的承女士

在家睡觉时突然感觉脸上一阵刺痛

像是被狠狠地咬了一口

嘴唇肿胀的同时还麻麻的

抖开被子一看

发现竟是一只蜈蚣在作祟

发现问题之后

承女士简单做了处理就立即前往医院

经过治疗目前已无大碍

(图源:极目新闻)

那么

蜈蚣的毒性真的很大吗?

被蜈蚣咬到该怎么办?

还有哪些毒虫要小心?

近期蜈蚣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6月14日,承女士告诉记者,事发后处置得当,她目前伤口已基本痊愈。“巨疼,是无法想象的那种疼”。承女士向记者回忆,在抖开被子发现是蜈蚣咬伤所致后,她连忙冲进洗手间,用大量清水清洗面部,将被叮咬部位的血挤出来,又用肥皂水冲洗,约半小时后赶到医院就医,吊了一瓶点滴后有所缓解。

随着端午的到来,蜈蚣伤人的事件在近期出现的频率也变高了。

(图源:新浪新闻)

江苏省扬州市6月10日上午,金山花园小区居民刘女士称,当时她穿着凉鞋,在清理厨房里杂物,突然窜出一条大蜈蚣,她用脚去踩却没踩到,蜈蚣反而爬到了脚上,她在驱赶中被咬了一下。除了这条大蜈蚣外,杂物中还有两条小一些的蜈蚣。

(图源:扬州网)

江苏省常州市5月,江苏省常州二院阳湖院区接收了一名被蜈蚣咬伤的女患者,但遗憾的是女子最终抢救无效,未能挽回生命。医生告诉记者:“女子被蜈蚣咬伤后,大概过了20分钟左右出现头晕,随后就丧失意识倒地了。送到医院的时候女子两个瞳孔已经散大了,考虑她可能是因蜈蚣咬伤导致的过敏性休克,伴发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性死亡。”

(图源:江苏新闻)

蜈蚣的毒性真的很大吗?

蜈蚣是一种常见的节肢动物,它们生活在草丛、花坛、石头下和潮湿的地方。首先,所有蜈蚣都有毒,只是毒性大小不同。它们能够从身体分泌出毒素,咬伤人类或其他动物。不同种类的蜈蚣毒素强度是不同的,导致对人体机能造成伤害的程度也各有差异。

红尾蜈蚣红尾蜈蚣是中国最毒的蜈蚣之一,其毒素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对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它们的毒素可以导致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心悸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死亡。

腺蜈蚣腺蜈蚣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蜈蚣,其毒素可以引起身体的局部疼痛和肌肉痉挛,但不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如果咬伤较重,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心悸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

红腹蜈蚣红腹蜈蚣是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的一种蜈蚣,其毒素可以引起身体局部疼痛、肿胀和瘙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被红腹蜈蚣咬伤并不会有很大的问题,但是对于某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黄腿蜈蚣黄腿蜈蚣是一种常见的蜈蚣。它们的毒素可以导致身体局部疼痛和瘙痒,但不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影响。

色蜈蚣色蜈蚣是中国东北地区一种常见的蜈蚣。它们的毒素可以引起身体局部疼痛和瘙痒,但不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总体来说,蜈蚣的毒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很危险。但是对于某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蜈蚣的咬伤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需要尽快就医。如果咬伤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死亡。因此,在户外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蜈蚣的出现,避免被蜈蚣咬伤,特别是在高风险地区需要做好防护工作。

被蜈蚣咬伤该怎么办?

即使再怎么小心,有时也难以避免蜈蚣的伤害,它们经常躲藏于潮湿的鞋或者家中难以察觉的阴凉地,让人防不胜防。如果不慎被蜈蚣咬伤,我们该怎么做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文娟给出了具体的方案:

1、取毒螯:需要观察被咬部位的皮肤上是否遗留有蜈蚣的毒螯。如果有,需要去医院用镊子取出蜈蚣的毒螯。

2、冲洗伤口:用肥皂水、小苏打或3%氨水这样的碱性溶液清洗伤口,因为蜈蚣的毒液是酸性的,用碱性溶液清洗可以中和部分毒液,减少毒副作用。

3、使用药物:蜈蚣咬伤后,症状轻微的人会出现红肿、疼痛、紫色斑点或皮肤瘙痒和荨麻疹等过敏症状,抵抗力强的人可以在大约2天内愈合伤口,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这样的抗过敏药物或外用丹皮酚软膏来治疗。

4、就医:有些人被咬后发生过敏性休克,导致血压降低和呼吸困难,应尽快去医院进行治疗,以避免贻误病情。

(图源:人民日报)

小编这边建议大家,如果遇到被蜈蚣咬伤的情况下,最好做上述方法的简单处理,然后立即前往医院才是关键

还有哪些毒虫要小心?

除了逐渐活跃的“五毒”之外,还有不少毒虫会给人们带来伤害。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小心防范的毒虫?如果遇到它们,我们又该如何处理?

红火蚁:叮咬处水泡有灼烧感,可用肥皂水冲洗

红火蚁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2005年在我国首次被发现后迅速扩散至整个华南、东南地区。在公园里、草地上甚至小区里,都有可能遇到它们,通常越是经过人工修葺的草地,越有可能有红火蚁栖息。被红火蚁蛰后,会出现强烈的灼烧感,还会搔痒,同时出现红色凸起,后续还会起泡。对于过敏的人,严重时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全身性过敏反应,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被红火蚁叮蛰,可以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涂抹皮质类固醇类激素缓解症状,切不可抠破水泡,否则非常容易感染。

(图源:腾讯新闻)

蠓、蚋、白蛉:一旦被咬,奇痒难耐,局部水肿用冰袋冷敷

相比于无处不在的蚊子,这三类虫体型更小,不容易被发现,咬起人来也更凶残。

蠓虫喜欢在野外成群飞舞,夏季公园内尤其多。人从它们中间穿过,有时候还会撞在脸上,通常在黎明和黄昏活跃。被蠓虫咬后,会出现肿块或红斑,叮咬位置常会奇痒,而且越抓越痒,严重的还可能出现瘙痒性丘疹或水疱。

(图源:腾讯新闻)

蚋,又称黑蝇,在我国分布较广,南方尤为常见。相比于蠓,蚋能够轻松地飞到人居住的地方,再加上它们个头很小,甚至能够从普通纱窗的洞里钻进来,所以无论室内还是室外,都有可能会被蚋叮咬。蚋咬人奇痒,叮咬后会在伤口处留下小血泡,长时间不退,甚至还会出现红肿、溃疡、皮炎等症状。

(图源:澎湃新闻)

白蛉,又称沙蝇,体色浅,腿较长,像蚊子,不过翅膀上通常有毛。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常在傍晚至夜间活动,飞行能力不强。白蛉在城市中较少见,但在农村环境比较普遍。它们特别喜欢空气流通不畅的地方,比如房间内、桥洞中等处。被白蛉叮咬后,有的人可能毫无感觉,有的人则会有明显瘙痒感,甚至出现水疱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白蛉在我国还可能传播黑热病。

(图源:澎湃新闻)

被蠓、蚋、白蛉叮咬,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昆虫叮咬和局部反应处,局部水肿可用冰袋冷敷缓解。必要时,用含有炉甘石或普莫卡因等的外用乳膏、凝胶和洗剂可有助于减轻瘙痒。

隐翅虫:对皮肤腐蚀性大,不要用手拍

隐翅虫长得有点像蚂蚁,乍看似没有翅膀,故名“隐翅虫”。隐翅虫不会叮咬人,只是因为它爬到人的皮肤上,常常被大家不自觉地打死或压死,这时,会造成毒液大量溅出,酸性值很大,对人的皮肤具有很大的腐蚀性。

遇上隐翅虫,用手指轻轻将它弹走或猛吹口气将它吹走就好了。如果不小心将隐翅虫拍死,可用肥皂水清洗虫体接触的皮肤,情况严重者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图源:澎湃新闻)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马蜂:尾刺进入伤口不要挤压,用镊子挑出

俗话说“三只马蜂顶只虎”,雌马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螯针中贮存着毒液,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马蜂对鲜艳的颜色、人的汗味、酒味以及带有甜味、香味或者特殊气味的物品极其敏感。外出游玩时尽量避免惹上马蜂。

(图源:网易新闻)

蜱虫:被叮咬后出现发热要及时就医

蜱虫貌不惊人,身上携带的病原容易引起疾病,它会将自己的头埋在人体的皮肤内吸血,临床中因蜱虫叮咬导致死亡的病例屡见不鲜。

蜱虫咬伤多发于5-11月,在蜱虫繁殖和活动的季节,应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注意个人防护,穿长袖衣裤,裤脚塞入鞋子或袜子中,不要穿拖鞋、凉鞋。每次外出旅游活动后,需仔细检查身体及衣物上是否有蜱虫粘附,最好准备好驱虫剂。

(图源:光明网)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

毒虫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出门在外尽量着长袖长裤

避开潮湿闷热的道路

保持房屋干净干燥

你遇到过哪些毒虫呢?

跟小编在评论区聊聊吧!

来源|人民日报、扬子晚报、新浪新闻、腾讯新闻、江苏新闻、澎湃新闻、新京报、光明网、九派新闻、极目新闻等

编辑|李在俊

主编|蒋琳

监审|钟倩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