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位费每小时可达384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咋成了“充电刺客”?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屡创历史新高,充电桩市场也迎来快速扩张,但相伴而来的,还有充电价格不透明、服务没保障等乱象,给车主带来出行焦虑。
比如,用超低电价吸引车主充电,然后收取高额服务费、停车费、超时占用费;一些充电桩必须先充值再充电,但退余额时却阻力重重,客服形同虚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如何成了“充电刺客”?
车主充电被收“占位费”
最高每小时384元
张先生说:“有些地方会收停车费,前3小时免费,超过后按每小时收费。有的充电桩如果不拔掉充电枪,还会产生占位费。”
一直以来,新能源车充电被收取高额“超时占用费”引发不少车主热议。在社交平台上,部分车主反映在充电站充电后,因超时未拔枪离开,被运营方按分钟计算并收取了超时占用费,这让他们质疑收费太贵,以及运营方的收费标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记者查询发现,目前不同充电站点“超时占用费”收费各异,也有站点不收取此项费用;各家收费车企、第三方桩企收取的标准也存在差异,免扣款缓冲时间亦有不同;一些车主还反馈,首次超时占用费减免,或向平台申诉,最终并未被扣款。
“在您充满电之后,5分钟之内没有挪车,只要这个地方的占用率达到50%以上,就会收取3.2元/分钟的超时占用费,但如果占用率达到100%,就会收取6.4元/分钟的超时占用费。”客服表示,占用率是电桩识别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有人占用,导致别人充不上电。
△图片来源|网络媒体平台
记者进一步询问客服,设置充电完成后5分钟内必须挪车,否则将收取超时占用费的时间限制,是否条件过于苛刻、有营利的考虑?
收费提示不够醒目
除了超时占用费,一些收费提示不够醒目的服务费也被称为“充电刺客”之一。
不久前,新能源车主林先生就有类似经历。“我开车转了一圈,刚好看到一个充电桩,然后就开始充电,接着就去吃饭了。吃完饭回来结账时发现要支付139元,这个价格我觉得有点贵,因为通常充电大约60元左右就能充满。”
林先生研究了收费明细,发现费用里不仅有充电费,还有占位费和服务费。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多数充电站的充电费用包含充电费、服务费和停车费三项,部分站点停车免费。其中,服务费到底“服务”了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媒体平台
市场竞争激烈和监管缺失
目前,在新能源车充电桩领域,“退费难”问题尤为突出。有报道显示,一些充电企业在系统中为退费设置种种障碍,侵害消费者权益;甚至有些企业直接设定“霸道条款”,推诿扯皮,拒不退费。
“充电刺客”是如何形成的?业内人士刘先生透露,充电桩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通过电价收入往往难以覆盖这些成本,“刺客”现象是市场竞争激烈和监管缺失的结果。
“现在充电桩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各家都想抢占市场份额。为了吸引消费者,一些企业可能会采取低价策略,但低价往往意味着服务质量下降和成本压缩。这就容易导致一些企业采取其他手段来获取利润。”刘先生建议,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管,规范充电桩企业的行为,同时企业也应加强自律,提升服务水平。
不合理收费侵犯消费者权益
专家:应从政策上加强引导和规范
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332.9万台;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9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7.2万台。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现阶段,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发展的速度并未跟上新能源汽车的步伐。“充电桩企业通过低价诱导,然后再收取其他隐性费用,或制定不合理的收费规则等做法,明显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陈音江表示,杜绝“充电刺客”,还要从规范充电桩投资、建设和运营,实现对充电桩各类小程序和App的统一监管,以及确保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着手。
“我们要从加大政策扶持等方面去促进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还需完善相关的标准和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市场的充分竞争和有序发展,从根源上解决现存问题。”?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