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接种加速广东7天1000万剂次 国产6款新冠疫苗年产将超80亿剂

时间 • 2025-07-20 04:46:49
疫苗
接种

作者:见习记者武瑛港

近来广东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弹进一步凸显了通过新冠疫苗接种建立“免疫屏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6月1日,广东省卫健委发布最新消息,5月31日0-24时,广东省新增11例本土确诊病例(其中1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广州报告。5月30日0-24时,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0例,广州报告18例,佛山报告2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深圳报告2例,佛山报告1例。

据梳理,广东本轮疫情集中于两条传播链:一条是由广州荔湾区扩散至茂名、佛山的“早茶传播链”;另一条是发生在深圳盐田港的“境外货轮传播链”。前者病毒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首例患者感染发现于印度的变异病毒株,后者传播速度同样很快,其中有5例为感染英国出现的变异毒株。

事实证明,几乎所有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现阶段,接种新冠疫苗可以说是疫情防控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手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目前所有疫苗研究都是从是否能够预防发病来做判断,但其实疫苗的价值有三个层次——第一预防感染,第二预防发病,第三预防重症化和死亡。

那么在目前的形势下,作为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国产新冠疫苗的产能能否满足建立“群体免疫”目标的需求?

全国接种加速广东7天接种1000万剂次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5月30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约6.4亿剂次。5月以来,全国平均每天接种1247万剂次,是4月份的2.58倍,其中单日接种最高超过2000万剂次。

其中广东省接种量最高,根据广东省卫健委数据,截至5月27日24时,广东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突破5000万剂次,达5098.39万剂次,累计接种3899.17万人,共有1211.99万人完成全程(2剂)接种。

或许有疫情刺激原因,广东疫苗接种全省完成第一个1000万剂次用了108天,完成第二个1000万剂次用了26天,完成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1000万剂次,分别用了13天、9天和7天。其中5月27日广东接种258.51万剂次,成为全国首个单日接种量破250万剂次的省份。

在广东省内,受全国关注的广州、佛山、深圳三地疫苗接种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根据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数据,今年3月启动新冠病毒疫苗的大规模接种工作以来,截至5月31日16:00,广州全市已累计接种1313.66万剂次,1011.11万人,全市一共有325.22万人完成了全程免疫。

另外,截至5月27日,广州市环卫工人新冠疫苗接种率达95.54%,广州地铁运营一线员工疫苗接种率达100%,广州港口重点作业从业人员两针疫苗接种率100%,而且从7月起,广州60岁以上人群可全面接种新冠疫苗。

5月29日下午,佛山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截至29日14时,佛山累计接种新冠疫苗488.21万人,627.54万剂次,目标人群接种率为71.46%。

目前佛山共设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171个,接种台1501张,参与接种及现场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卫生人员近7000人,驻点救护车达104台,并有近500名医务人员的市级保障后备队伍储备,全市日均接种量可以达到30万剂。

截至5月22日,深圳市已接种新冠疫苗1090.14万剂、779.80万人,占18-59岁常住人口的57.34%。其中感染高风险的人群接种任务已全面完成,人群免疫屏障正在逐步形成。截至5月26日,深圳市各级各类学校应接种疫苗师生人数为34.47万人,已接种人数27.12万人,接种率为78.68%,其中“三考”考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百分之百覆盖。

深圳市当前疫情仅限于盐田港及其临近区域,盐田区目前正在大力开展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双百行动”,即实现全区全员核酸检测和目标人群疫苗接种两个100%全覆盖。截至5月30日下午6时,盐田区已完成92.53%的目标人群疫苗接种,全员核酸检测实行七天三检,5月31日已开始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

除了提高接种率,为避免“扎堆”接种现象,6月1日起,深圳各接种点全面实施疫苗接种预约服务,不再接受现场预约和未预约接种;广州市出于集中医护力量进行核酸排查以及减少人群聚集感染风险的考虑,将暂缓个人预约和社会接种,先有序安排重点行业、重点群体的团体预约和集体接种。

国产6款疫苗年产能超80亿可满足需求

国内接种持续加速,新冠疫苗产能跟得上吗?

5月28日,钟南山院士对媒体表示,按照疫苗保护率达到70%计算,中国新冠疫苗覆盖率需要达到近80%才可能形成群体免疫,“据我所知,7月初全国应该达到(覆盖率)40%,今年年底能够达到80%。”

原上海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疫苗医师陶黎纳对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根据目前公布的数据,我国疫苗产能全球最大,仅灭活疫苗就至少能达到50亿剂的年产能,而且还对全球供应3亿剂疫苗,目前国内各类新冠疫苗已有超过6亿剂,所以不用担心国内产能问题。

目前国内已有6款疫苗上市或获批紧急使用,分别是国药中生北京公司新冠灭活疫苗、北京科兴中维公司新冠灭活疫苗、国药中生武汉公司新冠灭活疫苗、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疫苗(CHO细胞)、康希诺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以及今年5月被纳入紧急使用的康泰生物灭活疫苗。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上述疫苗生产企业均在进行生产车间建设以扩充疫苗产能,6个新冠疫苗年产能总和将超过80亿剂。

2020年12月,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明透露,当时国药中生在北京、武汉两处车间新冠疫苗合计产能可达3亿剂/年,2020年底二期车间建成后,2021年将实现新冠疫苗产能10亿剂/年。

今年国药中生继续扩建车间,5月13日,国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敬桢表示,国药中生已累计生产新冠灭活疫苗成品超4亿剂。据了解,在已建成投产的P3生产车间基础上,国药中生扩建的新建车间很快将投入使用,与阿联酋和多国合作的新冠疫苗灌装项目也已投产,未来全年新冠疫苗产能将达到50亿剂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冠疫苗研发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供应商。

除了国药中生,截至2021年4月1日,科兴已完成三期新冠灭活疫苗原液车间建设并全部投产,年产能超20亿剂。

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疫苗车间拥有1条原液线、4条制剂线和7条包装线,每分钟可以生产2000剂重组新冠疫苗,每天产量超过100万剂,年产能达5亿剂。

2020年7月,康希诺生物疫苗规划产能为1-2亿剂,今年根据康希诺生物财报,未来将实现5-7亿剂的年产能。

21世纪经济报道从康泰生物相关人士处获悉,康泰生物新冠疫苗年产能为2亿剂,目前车间正进入二期工程阶段。另有媒体报道,在极端状态下,康泰生物原液年产能可以拉升到6亿剂。

如何加速灌装成进一步扩产瓶颈

目前投入使用的6个国产新冠疫苗主要分为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三条技术路线。

陶黎纳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这三种疫苗完成研发后进行规模化生产的难度其实不大。“从理论上来讲,重组蛋白疫苗生产最简单,生产成本也最低,灭活疫苗的生物安全级别要求高,因为要在培养病毒的同时防止泄露。”

陶黎纳进一步表示,重组蛋白疫苗使用生物工程转基因技术,国内生产经验也比较丰富,乙肝疫苗已有30年左右的生产使用经验,宫颈癌疫苗等同样通过重组蛋白技术生产,相比之下,目前腺病毒载体疫苗的技术成熟度、生产规模化、产业化仍有待进一步发展。

据了解,重组蛋白疫苗其原理是将有效的抗原成份,通过基因工程在体外细胞中表达并制成疫苗,整个生产过程为蛋白表达和纯化,没有活病毒,安全且易大规模生产。

灭活疫苗是将培养扩增的活病毒杀灭后,经过系列纯化技术制备,有研发平台成熟、生产工艺稳定、研发速度快等特点。腺病毒载体则是基因重组腺病毒在体内表达新冠病毒S蛋白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虽然6款新冠疫苗产能可满足国内需求,但它们面对的还有国际市场。钟南山曾表示,国内对新冠疫苗的需求强烈,世界卫生组织的疫苗需求同样迫切,很多国家希望中国能够提供疫苗,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产能仍需要加强。

生产出大量的疫苗原液后,如何加速灌装到数以亿计的小瓶子里,或许会成为卡住疫苗快速量产的瓶颈问题。陶黎纳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一大罐疫苗原液生产出来后,需要按照0.5ml等单次接种剂量进行灌装,疫苗原液再多,但灌装生产线的速度是恒定的,如果企业自身生产的同时能够委托其他企业生产,疫苗产能或许能够明显上升。”

康希诺生物首席科学官朱涛也曾表示,疫苗研发企业建设生产车间投资巨大且耗费时间,要想快速实现量产,需要与其他企业合作,充分利用各自产能。但目前看来,这条路还没人走过。

朱涛指出,我国对疫苗生产实行严格准入制度。根据2019年12月起实施的疫苗管理法,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不能够直接委托其他企业生产,超出疫苗生产能力确需委托生产的,应当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因此,朱涛建议在疫苗管理法的框架下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比如放开委托灌装比较简单、规范相对统一的操作,因为疫苗灌装工艺很成熟,各个厂家水平差异不大。

(编辑:徐旭责编:李剑华,实习生张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