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者:劝你善良,不然就接受社会给你的巴掌

时间 • 2025-07-22 20:16:39
优质
假冒
农产品

谁是世界上最恨假冒伪劣农产品的人?

被坑了的消费者?

不,还不是

最恨这些的

是老老实实经营自家产业的农户

老实人为何被投诉?

杨晶是湖北省洪湖市一家电商公司的老板,五年前,他回乡创业,在网店销售自己以及合作社农户种植的本地特产洪湖莲藕。然而,没过多久,他就在网上发现了不少假冒产品。

杨晶表示,不仅莲藕被假冒了,而且图片也被肆意盗用,其中还包括他本人和家人的照片。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洪湖本地农民,杨晶一直觉得本本分分做生意,这买卖才能长久。然而网络上的假冒店铺却给这个老实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最头疼的是有些买到假货的消费者,找不到原本售假的店铺,就通过图片找到杨京,冤枉他是卖家,投诉他,还给他差评。

好品牌“必有一劫”?

无论有没有进入电商领域,有名的农产品都很难逃开“被仿冒”这一劫。

由于品牌保护意识不强、参与主体多、管理跟不上等因素,农业领域堪称假冒侵权现象的“重灾区”;一些急功近利的经营主体,为了多挣钱、挣快钱,总会打起假冒仿冒知名农产品的歪主意。

在非电商领域,想必大家也听说过:

江西的著名水果赣南脐橙,整个赣南年出果量是100多万吨,而市场上的货远远不止这个数。2017年我国大闸蟹一共卖了778亿元,其中“阳澄湖”旗号的大闸蟹销售量占了约40%,也就是卖了近300亿元,而当时阳澄湖大闸蟹养殖水面是1.6万亩,产能也就3亿元左右,只占到市场上挂着“阳澄湖”旗号大闸蟹销售量的百分之一。

好品质、高口碑的农产品往往能享受优质优价,而违规制假售假成本又很低。高低之间,对利润的追逐使得一些人开始走歪路;加上目前企业信用体系不够完善、监管滞后等诸多原因,假冒仿冒现象屡禁不止、屡打不绝。

这些假冒伪劣商品流向市场,不但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也损害了正牌农产品的形象和声誉。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品牌?

如何保护自己的品牌?各地也没少想办法。

比如,为了保护赣南脐橙的品牌,当地政府做了大量工作。除了利用法律手段加大对假冒侵权行为的打击之外,赣州市还引进了新的认证追溯体系来解决假冒侵权现象。正宗的赣南脐橙都被贴上了二维码,消费者只要用手机微信扫一扫,橙子的相关信息就会马上显示出来。

正宗阳澄湖大闸蟹的蟹脚上,也会有一个防伪蟹扣,由苏州市质监局地理保护办公室颁发,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发放。江苏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还给全国各个省份都规定了配发额度,告知消费者到各地知名的品牌实体店购买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

今年,随着电子商务法的出台,各大电子商务平台也增强了相应监管。像新疆吉木乃县的有机面粉,则采用“一品一码”进行电商销售,每袋产品都有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并且会根据后台数据进行实施监控,如果发现数据异常,立即成立特别行动小组进行调查,反馈给相关部门

如何“独立行走”?

好品牌、好口碑是一座金山,是长久的基业,偷别人的品牌,蹭别人的口碑,逐一时之利,有一天没一天,这不是过日子的正经态度。

很多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者,早已想通了这一点,他们放弃了跟风,走上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农业之路。

以大闸蟹为例,目前该行业有成熟的养殖技术,按照科学的方法养殖,全国都可以养出优质的大闸蟹。

在江苏省兴化市,当地出台了一系列大闸蟹养殖标准,投入智能水质监测设备、对大闸蟹进行菜单式喂养,通过科学养殖提质增效。

目前,兴化大闸蟹已经走出了阳澄湖大闸蟹的跟风潮,走上了兴化大闸蟹的品牌之路,当地大闸蟹养殖户也没有因为销售问题发过愁,因为兴化大闸蟹也是远近闻名。

现代农业拼的是投入、创新和资源的独特性。如果谁都可以搭乘名牌的顺风车,那还有多少人愿意老老实实去生产优质农产品?

好在,随着高科技防伪鉴伪手段的不断更新,法律制度层面对造假售假的惩罚逐渐完善,整个社会对制假售假保持着高压态势;另一方面,优质农产品生产者也树立了品牌意识,走上了发展品牌农业的正路。

其实各地的农产品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如果能做到强化品牌意识、合理布局、差异竞争,那么我国农产品将会形成优势互补、均衡供应的格局,不仅消费者能享受琳琅满目的优质农产品,生产者的正当权益也将得到更好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