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回应精准防疫严格做到“三不得”
5.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符合现阶段我国潜在增长水平,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凝聚发展共识。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等。
向东在吹风会上表示,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市场主体超过1.5亿户并在持续较快增长,14亿多人民勤劳智慧,宏观政策有工具有空间,还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一定能够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5.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济增速预期目标的设定,主要考虑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的需要,并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向东表示,今年5.5%左右目标的设定,
其次,考虑了同近两年平均经济增速以及“十四五”规划目标要求相衔接。过去两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长5.1%,2019年经济实际增速在6.1%,“十四五”规划虽然没有设定具体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但要求保持在合理区间。把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5%左右,
第三,
为此,今年要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当然,稳增长不是只要速度不要质量,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是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今年财政、货币、就业优先等政策力度不小,财政支出超过26万亿元,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货币政策要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够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创新,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前提,要做好疫情防控。我们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尽可能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为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创造条件,这是巩固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前提。”向东表示。
精准实施防控措施:严格做到“三不得”
在3月5日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现场提问: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两年多的时间,我们看到有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带疫”解封、逐步放宽管制措施。有些地方已经全面放开了。下一步我国的疫情防控策略和举措是怎样的?
向东回应表示,面对这场世纪疫情,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迅速处置和化解了多起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保持了全球疫情防控优势地位,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要看到,当前全球疫情走势仍存在很大的变数,给我国疫情防控带来很大挑战。下一步,我们将
一是严防疫情输入。近两年来,中国境内发生的40多起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经过基因测序分析和流调追踪排查,都是由境外输入引起的。所以要把口岸城市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加大“人、物、环境”同防力度,守好疫情防控国门,坚决避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扩散。
二是精准实施防控措施。
三是继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截至去年底,我国疫苗全程接种率已超过85%,今年2月底已超过87%,要推进序贯加强免疫接种,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
四是加强疫情防控科研攻关。
5.5%以内就业目标有所提高:突出就业优先导向
针对“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的就业目标,向东表示,今年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通过加大政策实施力度,我们有信心实现全年就业目标。
2021年,受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疫情灾情交织等影响,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较多,对稳就业造成不小影响。通过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强化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去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6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平均为5.1%,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向东表示,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近1600万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增加到107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承载数亿人就业创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仍面临较多困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并在税费支持、特殊困难行业帮扶、重点群体就业等政策制定中,充分考虑了稳就业需要。强调要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加大政策实施力度,我们有信心实现全年就业目标。当然,调查失业率是对全年而言的,不排除个别月份会高一些,我们将强化工作举措,使失业率尽可能低一点。”向东指出。
针对当前我国约2亿人左右的灵活就业群体,向东表示,灵活就业为群众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对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将完善支持措施,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在恢复发展中创造更多收入稳定、保障完备、形态多样的就业岗位。
调低赤字率有哪些考虑,增加财政支出支持减税降费和扩投资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宏观政策有空间有手段,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加之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可用财力明显增加。新增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
向东表示,近两年我们适当调低了赤字率,主要有以下考虑。
第一,
第二,适当调低赤字率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们将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
第三,今年将赤字率调回至3%以内,释放了我国经济和财政运行稳健的信号,能够提振市场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刘日红表示,财政支出规模比去年扩大了2万亿元以上,主要用于支持减税降费、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十三五”以来,累计新增减税降费8.8万亿元,有力降低了企业负担。
刘日红指出,今年专项债券拟安排额度3.65万亿元,和去年持平。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额度6400亿元,比去年扩大300亿元。我国有效投资的空间很大,现阶段通过扩大有效投资,用于支持经济发展和民生急需的项目。今年债券重点支持“十四五”重大工程项目以及一些社会民生领域的补短板项目。随着资金陆续到位,将会不断发挥撬动有效投资的作用,对中国经济平稳运行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扩大新增贷款规模,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货币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宋立在发布会现场表示,虽然从历史上看,发达经济体的政策调整大多会产生外溢效应,但与上轮发达经济体加息周期相比,我国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我国经济体量增大、韧性增强,发展前景广阔,回旋余地大。
二是宏观政策调整空间大。
三是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双向浮动弹性提升,能够较好发挥自动稳定器作用。
四是我国金融体系稳健性增强,金融双向开放深入推进,跨境资金双向流动特征明显,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资本市场活力和韧性正在增强。
宋立表示,下一阶段,我国将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总量上,
(作者:周潇枭编辑:李博,视频,曾婷芳,柳润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