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核、录、审、补、报、查:雅安的文物“四普”工作“七字诀”

时间 • 2025-08-12 06:36:10
普查
信息
审核
文物
工作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自今年5月进入第二阶段以来,经过全国各地“四普”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进展明显,成果卓著——根据国家文物局官微公布的数据:截至11月中旬,全国已复查504089处“三普”不可移动文物,约占“三普”登记总量(766722处)的三分之二。

文物普查是一项内容庞杂而浩繁的工作,不仅需要实干,同时也要注重方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四川雅安各县(区)在实地调查阶段中坚持探索创新、总结提高、学习借鉴,摸索出了实地普查阶段工作“七字诀”——分、核、录、审、补、报、查。

文物“四普”队员在野外调查

第一个字:分。充分结合雅安各县(区)地形地貌、文物点数、类型分布等因素,以镇(街道)、村(社区)为基本单元,外调、内审2支队伍,按照六类文物类型,将“三普”文物分发、当日任务数点发,确保普查队员力量均衡、任务清晰、分工合理。

第二个字:核。各县(区)均制定了工作路线、倒排普查计划,以严谨务实的态度,确保实地核查全覆盖、全区域、全类型。遵照普查标准规范开展文物测量、定点、采集、拍摄、绘图、信息描述等工作,不落下一个文物、不放过一条线索,确保实地核查覆盖率、准确率均100%。

第三个字:录。按照普查标准规范整理RTK文物坐标数据、导出拍摄的文物照片、专业软件绘制文物平面图等,分类、建档、整理和完善文物登记表,确保实地核查、信息采集和系统录入“三个一致”,真实完整后提交普查数据系统。

文物“四普”队员在野外调查

第四个字:审。坚持“专家指导+逐级审核”的原则,对每处文物点的命名、地址及位置、本体边界坐标、使用情况、文物构成、简介、位置图、平面示意图等15项重点内容进行审核,确保登记信息完整、准确、符合实际和普查工作规范。

第五个字:补。根据专家审核意见和系统审核过程中发现信息不完整或不准确的文物点,通知普查责任人进行信息补充完善。对采集不符合规范的,开展必要的、针对性的外业查缺补漏工作,确保达到填报标准。

第六个字:报。经过信息完善和层级审核,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规范后,县级小组长审核通过并提交市级平台。

第七个字:查。雅安市“四普”办工作业务指导组对县(区)提交采取数据进行审核、抽查,对数据填报不规范的,及时予以退回。

将采集到的不可移动文物信息录入系统

从任务分发到信息审核,从数据查验到补充完善,雅安的“七字诀”像一条长链上的钢钉,在每个关键环节给予加固,充分保障了文物四普工作的顺利开展。

红星新闻记者乔雪阳编辑苏静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